第十三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暨2022年“涉外法治
Unitrans世联
第十三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暨2022年“涉外法治话语:语言与法律的融合”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学典礼以线上形式举行。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屈文生,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等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颁奖典礼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岳峥主持。![]() ![]()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致辞 应培礼在致辞中指出,法律翻译是沟通中西法律,培养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基础保障。华东政法大学在外语学科建设中积极参与法治对外传播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已初步形成了“专业为点,教研为线,学科为面”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他强调,华东政法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进法律翻译教育发展,培育更多服务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建设的人才,为我国加快建设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致辞 姜永钢在致辞中指出,法律翻译作为跨越学科、跨越国家、跨越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国际法治、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在培养“外语+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面特色显著,以“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为载体,向法律翻译行业从业者和研究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交流平台,为我国培养和选拔高端法律翻译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法律翻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法律翻译实践应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准确传达中国法律理念,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构建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中国特色涉外法治话语体系;二是法律翻译研究应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与中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三是法律人才培养应注重多领域融合,将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国际商务、公共外交等诸多领域知识融合进人才培养之中。 ![]()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致辞 束金龙指出,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有效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离不开具有扎实外语和法学功底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本次暑期学校依托上海的区域优势和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科优势,注重探讨语言与法律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相信本次暑期学校必能进一步丰富“法律+外语”的内涵,促进法律外语学科建设,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 ![]()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致辞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以“拥有灵魂的语言,才是最高级的语言”为题,以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保供问题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阐释了“以情入理、以理入法,情理法交融,最终以语言的方式输出”是“法律与语言融合”的重要方式,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关键价值所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在翻译过程中牢牢把握讲好中国法律故事这一灵魂,对于有力构建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致辞 施伟东指出,“华政杯”是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家战略之下的成功实践,生动反映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的成长兴盛。以大赛为牵引,能够更好地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通晓中外法律,能坚定捍卫国家利益的涉外法治人才。期待大赛培养选拔的优秀人才未来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吸引更多关心热爱法律翻译的有志之士共同参与。 ![]()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致辞 张爱玲指出,涉外法治话语是话语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世界理解当代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法律翻译是语言和法律的融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交叉学科,对于培养高端法律翻译人才意义非凡。法律翻译人才是构建涉外法治话语体系的关键,这要求法律翻译需要进一步体现专业培养要求,强化需求导向,加强行业和高校引导,发挥各方主体作用,为国家输出更多的高端翻译人才。她指出,面对司法口译研究长期被国外学界垄断的现状,我国口译研究者应当更多发声,用法治话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法治中国。 ![]()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屈文生致辞 屈文生指出,“华政杯”是新人进入法律翻译行业的宣言,在赋能涉外法律翻译,有效培养高端法律翻译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他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高等外语教育要解决的是如单边主义等一系列“真问题”,因此挖掘法律翻译的潜力和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十分重要。 ![]()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致辞 余素青表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作为大赛和本次上海市研究生暑校的承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外语与法学交叉学科融合及教学改革,以“涉外法治话语”为研究主线,不断深化“外语+法律”、“翻译+法律”的探索路径,运用“法律”、“外语”、“翻译”三张王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传播中国法治声音,创新对外话语体系,助力国家向世界传播新中国法治的建设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体系。 ![]() 高海航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向大赛组委会与各位专家老师表示感谢,并从自身学习经历出发,针对法律英语和翻译学习提出建议。她表示,学好法律翻译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认真的态度之外,还要系统性把握法律英语的特点,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感悟,坚持积累和学习,大量阅读英文法律法规。 ![]()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岳峥主持颁奖典礼 黄岳峥在主持中介绍了本届大赛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并对各方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她指出,经过13年的发展,“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已逐渐成为一项法学界、外语界及法律翻译界共同参与的标杆赛事,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的认可,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如何进一步推动涉外法治工作,培养具有国家意识,通晓国际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是国家之需、时代之需,我国的法治体系建设与改革也需要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法学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的颁奖恰逢2022年上海“涉外法治话语:语言与法律的融合”研究生暑期学校开班,Wells主编、《法学》英译版执行主编罗隽,新民晚报社时政新闻中心(国际新闻部)主编吴宇桢,《英语世界》主编邢三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法学编辑王博等嘉宾分别就法律、翻译与国际传播等主题进行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环节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曹嬿主持。 本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系庆祝中国翻译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MTI教育中心、法律翻译研究所和中国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中心承办。大赛于今年4月底正式启动,得到法律和翻译爱好者的踊跃支持与参与,共收到来自学生、教师、法律从业者、翻译从业者、公司职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近2000名选手的有效答卷,创参赛人数历史新高。本次大赛共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和优胜奖12名。为感谢相关院校和老师对大赛的支持,本届大赛特设立优秀组织奖与最佳指导教师奖。“华政杯”法律翻译大赛的决赛选手与关心支持“华政杯”法律翻译大赛的社会各界人士在线观看了颁奖典礼直播。
第十三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1名)
一等奖(4名)
二等奖(8名)
三等奖(20名)
优胜奖(1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