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2 3 4
首页 > 新闻中心 > 翻译公司资讯 >
翻译公司资讯

翻译在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16 13:16  点击: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新闻出版战线的重大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事业有所贡献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对此始终高度重视。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全面、深刻分析和审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文化改革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新闻出版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走出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取得的经验,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这对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不断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产品出口、数字传播、加工外贸和对外投资总体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形式多样,影响力显著增强,涌现了一批走出去的品牌产品和骨干企业,新闻出版业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输出数范围逐步扩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版权贸易逆差情况大为改观,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9年~2010年两年间更是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5691种,引进出版物版权16602种,版权贸易逆差从“十五”末的7.2:1缩小到“十一五”末的2.9:1,五年间版权输出总量增长275%。作为版权贸易主体的图书版权输出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与重点发达国家之间的版权贸易逆差实现较大转变,对美、日、加、英、法、德、俄等重点发达国家的图书版权输出总量比“十五”末增长近14倍。对港澳台地区的版权输出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占版权输出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59%下降到了2010年的34%。版权输出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
 
(二)出版实物出口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在海外创出品牌。
 
       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尽管近年来受到数字化浪潮、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新闻出版产品出口仍继续保持增长。2010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96.5万种次,出口总量为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为3758.2万美元。与“十五”末相比,出口数量增长近30%,金额增长7.4%,输出品种保持了大于引进品种的势头。目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海关报告显示,今年又是突飞猛进的势头。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重点产品在海外市场创出了品牌。
 
(三)数字出版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境外收益不断提高。
 
       数字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新领域,发展迅猛。借助国外技术平台,我国数字出版产品大量输出海外,一些学术期刊的海外下载量、国际影响因子和国际投稿量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期刊数据库的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近千万美元,电子书海外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网络游戏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一些重点数字出版企业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广泛覆盖和收益倍增。截至2010年年底,清华同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海外机构用户数量超过1000家,分布在38个国家和地区,五年累计出口额达3227万美元;汉王电纸书海外销量突破5万台;完美世界公司开发的10款民族游戏用户遍布四大洲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收入超过9000万美元;盛大网络文学在线阅读,读者分布在几十个国家。
 
(四)印刷加工外贸产值逐年增加,顺差优势明显。
 
       印刷加工外贸既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一种模式,也是我国新闻出版国际劳务输出的重要渠道。2010年,我国印刷加工服务出口收入总计为661.65亿元人民币,占印刷工业总产值的8.6%。占全国印刷总产值3/4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广东、北京、上海的印刷外贸集散地功能明显,输出规模逐年增长。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年出口额都达到了千万元乃至上亿元。
 
(五)国际投资成果丰硕,在外企业竞争力逐步形成。
 
        资本国际输出、在境外办实体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高级模式,要求企业不仅有国际化发展眼光,有境外本土化运作经验,还要有境外投资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459项,其中,从事图书出版的分支机构28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的分支机构14个,报刊及新闻采编分支机构275个,数字出版子公司15个,出版物发行网点65个(包括网络书店4个),印刷或光盘复制工厂45个,出版教育、培训、版权、信息服务机构7个。另外,通过收购或参股建立的海外网点有10个。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跨国发展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六)走出去渠道不断拓展,传播力不断增强。
 
      借助国外主流零售渠道,覆盖海外高端读者和主流人群,是我国新闻出版业拓展国际营销渠道的一个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经过“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的助推,我国新闻出版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图书连锁机构,一批优秀外文图书已经逐渐进入法国拉加代尔集团的3100多家国际书店销售网络,近万种图书通过“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被推介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亚马逊公司联手启动的亚马逊“中国书店”合作项目,目前已有两万余种中国图书上线至美国亚马逊网站,并将在一年内达到10万种的规模。不少出版企业还十分重视与世界跨国出版传媒企业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中华文化内容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七)国际书展参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中国主宾国活动成为亮点。
 
       国际书展是版权输出及实物出口的重要平台。自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举办和组织参加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展、书市,改变了过去年年“人变书不变”的状况,注重图书品牌和商业利益,参展水平不断提高,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逐年增加。这期间,先后在法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希腊、埃及等国家举办了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特别是在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举办期间,我国参展团共签署版权输出合同2417项,相当于2008年的5倍多,超过当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2011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实现了版权输出2424项,再创历史新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成为世界四大书展之一,2011年博览会期间实现版权输出1652项,版权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国际书展及中国主宾国活动已成为中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重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外出版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八)走出去人才队伍日渐壮大,素质逐步提高。
 
       几年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开展了走出去专门人才培训,举办国际高层出版论坛,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各个出版集团和较大规模的出版单位都有专门的国际机构和人员,专职负责出版走出去工作。每年重要国际书展的参展人员也相对比较专业化,与几年前的状况相比大有改观。出版领域的版权贸易人才、出版翻译人才、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等人才队伍正在日渐壮大,一些企业也有外籍员工,成为走向国际的新力量。
 
       总体说,“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新闻出版单位努力实践和不懈探索的结果,是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
 
       “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系统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进一步培育走出去主体,完善走出去政策,实施走出去项目,搭建走出去平台,扩充走出去队伍,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国际渠道,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运作经验。总结五年来走出去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加快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是根本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并在国家层面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了重要部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对文化走出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继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还在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重要文件中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对走出去工作不断给予关怀与支持,每次北京国际书展,中央领导都亲自到场指导。特别是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几十次就活动的整体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研究、大力支持,使该项活动最终取得圆满成功,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效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精神。
 
(二)争取扶持政策是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新闻出版总署就把政策制定作为基本条件。经过努力,中央有关部门从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如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从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多个方面对走出去产品、企业和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走出去企业的积极性,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深化新闻出版业改革是走出去的强大动力。
 
        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以转企改制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激活了走出去的动力。目前,经营性图书和音像出版单位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启动,12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49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民营文化工作室有序参与出版策划服务,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全面进入印刷、复制、发行和新媒体硬件制作等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内在的发展冲动,不再是“被”走出去。经过改革,制约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得到进一步消除,新闻出版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目前,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7万亿元。这就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夯实了基础、铺平了道路、积聚了力量。如果没有改革,哪有条件和实力走向国际市场?哪有动力和能力参与世界出版业竞争?只有改革后的企业才有动力。
 
(四)加强规划引导是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关键环节。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政策导向和规划引导,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用好中央有关扶持政策加快走出去,另一方面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出台了多项走出去的引导措施。特别是今年,新闻出版总署还专门制定下发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提出对实现走出去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置和政策倾斜;支持出版集团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权输出规模的出版社成立专门针对国外图书市场的出版企业,经批准可配备相应出版资源;对列入走出去重点工程中的出版项目所需出版资源给予重点保障;对走出去成效显著的完全外向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等等。在《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有效利用国家和相关部委的现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新闻出版资源配置。对新增或续批的中外版权合作期刊,在原创中国内容被国外合作期刊转载的数量上作出明确规定;在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中增加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出口年收入、从事国际业务拓展人员数量两项走出去相关指标;在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的考核指标中,明确年度出口金额增长幅度须大于进口金额增长幅度,并按出口实绩配置进口权限,在职称考评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各种奖项的评定中增加走出去的内容等。这些引导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实。
 
(五)实施重大工程是落实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一系列走出去重点工程。《大中华文库》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奖励计划等工程的实施,目标明确、扶持到位,有效调动了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大中华文库》已推出87种汉英对照版和15种汉韩对照版,56%的产品销往国外,成为国际著名大学、图书馆的必备中国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致力于通过学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向国际市场全面、深入、准确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精髓,鼓励出版物面向发达国家主流读者发行,借助发达国家的全球影响力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工程入选项目学术和文学水平高,市场定位准,受到国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视,产生了良好的带动和辐射效应,目前已有400多种获得资助的中国图书在海外出版发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在40多个国家推出千余种中国图书。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通过实施“借船出海”战略,构建包含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海外主要华文书店、重要国际网络书店等在内的国际立体营销网络,破解了多年来困扰中国出版物走出去的渠道难题,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可以说,走出去重大工程的实施,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六)新闻出版企业主体作用是走出去的实践力量。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新闻出版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越来越大,它们不仅创造走出去的产品,而且寻求国外发展空间,直接在海外布点,投资、合资、合作,甚至并购国外出版公司。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在俄罗斯创建的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俄境内的10个州,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俄罗斯中央区前列。人民卫生出版社投资收购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英国注册成立了第一家以出版英文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而且实现了当年赢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先后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十多家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1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销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人数超过1亿。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儿童系列书,都进入几十个国家。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出版的《狼图腾》已向全球输出25个语种的版权,全球销量15万册。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已输出28个语种的版权、33个版本,海外总销量达到30.4万册。一批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新闻出版骨干企业通过成功实施以进带出战略、“借船出海”战略、本土化战略,成为走出去的典范。要知道:微软、苹果、好莱坞就是美国文化的推动者。中外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走出去的实践力量。我们要用这些典范带动其他新闻出版单位的外向型发展。
 
(七)科技创新是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出版物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物通过新型出版方式和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在海外传播成为可能。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业务均已融入互联网,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和服务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每年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以国际学术出版平台、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等为标志的新型出版业态异军突起。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丰富了出版形态,拓展了传播渠道。我们要大力使用这些跨国界出版平台和技术,为新闻出版走出去构建重要支撑。
 
三、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的紧迫性
 
(一)应对变局、抢抓机遇,刻不容缓。
 
       当前,新闻出版业数字化、国际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走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出版业兼并、收购、重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出版传媒格局出现新变化。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重新配置,对国际出版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这对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加快海外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抢抓海外资源,扩大国际出版市场份额,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正日趋强烈。在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下,新闻出版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枝独秀的中国出版物市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都以不同方式在我国设立了相关机构。这对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在国际上进一步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受互联网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冲击,世界范围内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企业正向内容产业进军,国际出版传媒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一个全新的出版产业正在形成,新兴业态的发展成为国际出版业增长的新动力。这对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及时应对、乘势而上就能前进,迟迟不动、坐失良机就会落伍,拉开的差距还会加大,甚至既走不出去,也守不住阵地。
 
(二)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时不我待。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生产的高质量作品仍然较少,一些出版物出口量虽然较大,但一时还难以进入国外主流渠道;版权引进和输出逆差仍旧存在,差距虽呈逐年下降态势,但总体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输出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版权数量仍然偏少;一些企业对走出去的规律认识把握不够、动力不足,影响了走出去的效果;我国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难与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相抗衡;一些优惠政策尚未完全到位,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依然困难重重;外向型出版人才,尤其是从事海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仍然严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和阻碍着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化之路,亟须我们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打开局面。
 
(三)国际较量、实力竞争,只争朝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个别国家对我国国情的曲解,对中华文化固有的偏见,对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着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交锋和对立心理,使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增加了阻力和难度。与西方主要媒体和出版传媒集团强大的整体实力相比,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都还较小。在新一轮国际竞争面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内容的原创性、人才、技术、设备、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必须立足国际较量、实力竞争,只争朝夕地追赶发达国家。
 
(四)明确使命、深化认识,加快步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家公共外交、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闻出版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是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全行业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建设文化强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新闻出版业
 
四、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创“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等6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应当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年初,在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规划“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时,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提出了巩固新闻出版大国地位、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全行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新闻出版业要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业要向全世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六到七家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要在30个左右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完成市场布局;使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版权贸易逆差进一步扭转,新闻出版企业实力大大增强,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一个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格局基本形成。要实现上述目标,全行业必须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不断开拓进取,创新走出去的思路。
 
      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创造更多优秀版权产品,加快推动版权走出去,不断提高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优化版权输出的区域结构、语种结构、内容结构和市场结构。要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生产更多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推动数字出版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走出去。要加快推动传统出版产品走出去,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企业产品出口积极性,使实物出口数量和金额继续保持增长。要加快推动印刷业走出去,鼓励印刷企业拓展海外印刷业务,扩大加工贸易,开拓国际新兴市场。要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境外新闻出版业、生产出口新闻出版产品,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贡献。要继续探索其他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面向世界、开拓未来。
 
(二)加快内容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产品。
 
      没有品牌产品是走不出去的,这是实践的结论。由于缺少一批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中国品牌出版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加强内容自主创新,力争在新闻报刊、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大众消费类期刊、专业类期刊、学术类期刊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要重点推出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学术水准、贴近国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品牌产品。要借鉴国际文化传媒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国内名刊名报名著进入欧美主流社会。要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伦敦书展和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快科技融合,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
 
       相对于书报刊等纸介质产品,数字出版产品容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十二五”时期是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鼓励新闻出版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改进新闻出版产品形态,加大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输出和国际传播。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生产更多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和传播平台,重点支持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要搭建数字出版走出去内容投送平台,加快数字内容资源整合,发挥规模优势,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数字出版企业的国际传播力。
 
(四)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立体化国际传播渠道。
 
     深入实施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在投资建设、巩固发展自主经营渠道的同时,也要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一是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利用国外的主流渠道;二是积极利用海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整合和巩固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网络和渠道,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三是利用国际新型传播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搭建数字内容资源跨境投送平台,加大对数字出版产品的输出,积极开拓网络书店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通过大力构建包括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海外主要华文书店、重要国际网络书店在内的中国出版物国际立体营销网络,推动更多优秀中国出版产品走向世界。
 
(五)鼓励联合重组,打造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
 
       要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切实提高新闻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实力强大、竞争能力突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跨国出版传媒集团。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境外新闻出版企业,壮大企业自身实力;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六)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
 
       开展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共享世界文明成果有效形式。新闻出版企业是国际合作的主力军,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在保持原有版权合作、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文学类、科技类、少儿类、学术类等出版物的版权合作,不断提高版权合作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力度,探索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式。鼓励新闻出版企业在动漫网游、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方面,加大对传统出版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五、努力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在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新闻出版总署历时一年多,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吸纳了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对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面临的态势与机遇、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及推动走出去的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细化,使走出去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全行业要把中央和相关部委有关走出去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要把总署出台的《规划》和《意见》落到实处,形成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良好的发展环境,戮力同心,再创走出去的新辉煌。
 
(一)做好走出去布局规划。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加快完成走出去的国际布局,从战略高度对全球布局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重点部署。要以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海外重点市场为依托,在3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有计划地进行布局布点,建立起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走出去新格局。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企业的深层合作,生产出更多符合当地需求、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出版产品,不断将中华文化推向国际主流市场。要加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了解,稳定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加强承载中国优秀文化的新闻出版产品的带动力,使走出去工作出现新的成效。要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覆盖,加大新闻出版走出去在发展中国家的扶持力度,争取以优秀新闻出版产品的传播增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支持,扩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要增强对海外华文市场的联系,准确了解消费需求,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出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联手开发国际市场,共同发展民族出版产业,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切实完善走出去体制机制。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要加快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出版走出去运行体制和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平台支撑相结合的走出去运行机制。要实施差异化战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走出去策略和方式。要实施多元并举,鼓励出版集团、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企业和民营企业挖掘自身独特优势,拓展不同领域的国际市场。要实施本土化战略,注重与海外资金、技术、渠道、人才等要素相结合,开发推广适合当地阅读和消费习惯的出版物产品。要实施以进带出战略,借助国际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带动出版物走出去。要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发挥高新技术的平台和渠道优势,推动出版物走出去。
 
(三)健全走出去机构。
 
      各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对外合作机构,指定领导专职负责走出去工作。重点地区和外向型企业要增加人员编制,理顺工作机制,确保经费支持。要做好走出去的相关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为推动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成立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扩大对外宣传,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发挥投资促进机构、版权代理机构、人才培训机构、法律咨询机构、会展服务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出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要加大对走出去工作的宣传与奖励,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在走出去方面的典型经验,对走出去的年度优秀出版物、重点出口企业及版权输出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点奖励。
 
(四)落实走出去经济政策。
 
       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充分用好各部门设立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扶持资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等,做好走出去项目的申请、申报和组织等相关工作。要认真落实总署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设立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做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政策性文件的落实,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落实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确保各项规划任务的完成。
 
(五)建设利用好走出去平台。
 
      要充分发挥会展平台作用,努力打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伦敦书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出版、版权交易平台,下工夫办好大型国际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探索以新疆、西藏、广西、云南、内蒙古和吉林等边疆省(区)为中心、建设辐射周边国家的新闻出版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构建翻译人才库、版权交易信息库、重点项目库、中外作家库,搭建多语种的国家级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供求、版权贸易、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翻译服务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六)抓好走出去工程。
 
       要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走出去重点工程的实施与推广。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要重点扶持外向型文学类、学术类精品出版物的翻译、出版、营销、推广,完善输出出版物境外销售额和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要巩固品牌效应,完善长效机制。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要着力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扩大海外华文书店规模,挖掘国内外网络书店潜力,切实促进新闻出版实物产品出口。要加大“中外图书互译计划”实施力度,继续与30个重点国家签订双边出版交流与合作协议,不断扩充“中外互译图书”系列,办好“中外互译图书”展和“中外互译图书”双边出版经验交流会。要继续做好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推荐工作,结合项目库建设,确保新闻出版领域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逐年递增。要着力实施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出版基金,着力培育保障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占领境外战略制高点的重点企业。要实施边疆地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充分利用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与周边国家密切的经贸往来关系,扩大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对周边国家的输出,对在境外建立或举办的出版物零售点和展览给予资金支持。
 
(七)培养走出去人才。
 
        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十二五”时期,要以外向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构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要实施走出去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聘用和引进符合走出去人才标准、拥有国际业务拓展经验的外向型新闻出版经营管理人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薪酬待遇给予相应的资助和补贴。要重点培养外向型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中外新闻出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训机制,通过考试选拔外向型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分期分批输送到重点跨国出版传媒集团中进行培训。要大力培养版权贸易人才,加大对版权贸易人才的培训力度。要实施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中外翻译人才数据库,分期分批资助入库翻译人员赴境外就其所在专业翻译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要注重对国外人才与“海归”人才的引进,吸纳国际出版业的高端人才到中国发展,充分发挥国外作者、翻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对新闻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为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空间。全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中央精神贯穿到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为早日建成新闻出版强国而奋斗!

Unitrans世联翻译公司在您身边,离您近的翻译公司,心贴心的专业服务,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与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翻译机构品牌。无论在本地,国内还是海外,我们的专业、星级体贴服务,为您的事业加速!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 专业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英文翻译,日文翻译,韩语翻译,翻译公司排行榜,翻译公司收费价格表,翻译公司收费标准,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
  • “贵司提交的稿件专业词汇用词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排版规范, 且服务态度好。在贵司的帮助下,我司的编制周期得以缩短,稿件语言的表达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我单位是一家总部位于丹麦的高科技企业,和世联翻译第一次接触,心中仍有着一定的犹豫,贵司专业的译员与高水准的服务,得到了国外合作伙伴的认可!”

    世万保制动器(上海)有限公司

  • “我公司是一家荷兰驻华分公司,主要致力于行为学研究软件、仪器和集成系统的开发和销售工作,所需翻译的英文说明书专业性强,翻译难度较大,贵司总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诺达思(北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为我司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开拓提供小语种翻译服务中,翻译稿件格式美观整洁,能最大程度的还原原文的样式,同时翻译质量和速度也得到我司的肯定和好评!”

    上海大众

  • “在此之前,我们公司和其他翻译公司有过合作,但是翻译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所以当我认识刘颖洁以后,对她的专业性和贵公司翻译的质量非常满意,随即签署了长期合作合同。”

    银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我行自2017年与世联翻译合作,合作过程中十分愉快。特别感谢Jasmine Liu, 态度热情亲切,有耐心,对我行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位,体现了非常高的专业性。”

    南洋商业银行

  • “与我公司对接的世联翻译客服经理,可以及时对我们的要求进行反馈,也会尽量满足我们临时紧急的文件翻译要求。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 “翻译金融行业文件各式各样版式复杂,试译多家翻译公司,后经过比价、比服务、比质量等流程下来,最终敲定了世联翻译。非常感谢你们提供的优质服务。”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我司所需翻译的资料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翻译难度大,贵司总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一次业主单位对完工资料质量的抽查中,我司因为俄文翻译质量过关而受到了好评。”

    中辰汇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我司在2014年与贵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贵公司的翻译服务质量高、速度快、态度好,赢得了我司各部门的一致好评。贵司经理工作认真踏实,特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新华联国际置地(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 “我们需要的翻译人员,不论是笔译还是口译,都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贵公司的德文翻译稿件和现场的同声传译都得到了我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

    西马远东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在这5年中,世联翻译公司人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热情、周到深深的打动了我。不仅译件质量好,交稿时间及时,还能在我司资金周转紧张时给予体谅。”

    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我公司与世联翻译一直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这家公司报价合理,质量可靠,效率又高。他们翻译的译文发到国外公司,对方也很认可。”

    北京世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贵公司翻译的译文质量很高,语言表达流畅、排版格式规范、专业术语翻译到位、翻译的速度非常快、后期服务热情。我司翻译了大量的专业文件,经过长久合作,名副其实,值得信赖。”

    北京塞特雷特科技有限公司

  • “针对我们农业科研论文写作要求,尽量寻找专业对口的专家为我提供翻译服务,最后又按照学术期刊的要求,提供润色原稿和相关的证明文件。非常感谢世联翻译公司!”

    中国农科院

  • “世联的客服经理态度热情亲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都落实到位,回答我们的问题也非常有耐心。译员十分专业,工作尽职尽责,获得与其共事的公司总部同事们的一致高度认可。”

    格莱姆公司

  • “我公司与马来西亚政府有相关业务往来,急需翻译项目报备材料。在经过对各个翻译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权衡下,我们选择了世联翻译公司。翻译很成功,公司领导非常满意。”

    北京韬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客服经理能一贯热情负责的完成每一次翻译工作的组织及沟通。为客户与译员之间搭起顺畅的沟通桥梁。能协助我方建立专业词库,并向译员准确传达落实,准确及高效的完成统一风格。”

    HEURTEY PETROCHEM法国赫锑石化

  • “贵公司与我社对翻译项目进行了几次详细的会谈,期间公司负责人和廖小姐还亲自来我社拜访,对待工作热情,专业度高,我们双方达成了很好的共识。对贵公司的服务给予好评!”

    东华大学出版社

  • “非常感谢世联翻译!我们对此次缅甸语访谈翻译项目非常满意,世联在充分了解我司项目的翻译意图情况下,即高效又保质地完成了译文。”

    上海奥美广告有限公司

  • “在合作过程中,世联翻译保质、保量、及时的完成我们交给的翻译工作。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服务热情、周到,能全面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

    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我们通过图书翻译项目与你们相识乃至建立友谊,你们报价合理、服务细致、翻译质量可靠。请允许我们借此机会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很满意世联的翻译质量,交稿准时,中英互译都比较好,措辞和句式结构都比较地道,译文忠实于原文。TNC是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给我们美国总部的同事后,他们反应也不错。”

    TNC大自然保护协会

  • “原英国首相布莱尔来访,需要非常专业的同声传译服务,因是第一次接触,心中仍有着一定的犹豫,但是贵司专业的译员与高水准的服务,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 “在与世联翻译合作期间,世联秉承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以上乘的品质和质量,信守对客户的承诺,出色地完成了我公司交予的翻译工作。”

    国科创新(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 “由于项目要求时间相当紧凑,所以世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按照时间完成任务。使我们在世博会俄罗斯馆日活动中准备充足,并受到一致好评。”

    北京华国之窗咨询有限公司

  • “贵公司针对客户需要,挑选优秀的译员承接项目,翻译过程客户随时查看中途稿,并且与客户沟通术语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到客户的需求,确保稿件高质量。”

    日工建机(北京)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