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民营企业家毛振华控诉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视频,1月2日成为网络的热点话题。
视频中,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痛陈在当地遭受管委会和执法机构等的侵占威胁、强买强卖。
据新华社报道,2日下午,黑龙江省政府表态,专门派出省委省政府环境整治办、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赴亚布力开展深入调查。
坦率地说,在中央多次提醒不要让“投资不出山海关”的“说法变成现实”的今天,此种事件都未必能算一桩新闻。但这个企业家绝非等闲,他创办的度假村凸显了当地的优势资源,每年在该处举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行业影响大,品牌效应高。尤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该论坛还常年发布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调查。
虽然地位不能指望跟当地的国企比,但如果要讲外来的民营企业家有谁应该不太会受当地个别干部的欺负,这一位大概能算得上。不说人家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就凭人家的人脉,对他下手时候不应该忌惮半分吗?地方政府就算好好服务,尚且不能不担心人家搬迁走人,还以低级手段去“敲打”他,简直要令无数不太知名的企业家喟叹“老板你也会有这样的遭遇啊?”
这么说,绝不是批评当地个别政府部门“没有眼力”,而是想强调“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冰山一角”,而是“没顶之灾”,成了“来者通吃”的“黑土地”。连不太应该被随意欺凌的企业家都要抱怨不公,那些籍籍无名的投资者的血泪都已经暗暗流淌了很久了吧。
商人讲究和气生财、闷声发财,愿意为了长远利益而承受眼前委屈。在讲究所谓“义气”的地方,公开指责政府部门更是企业家的最次选项。不难想象,这位企业家绝非一时冲动,此前或许找过当地相关部门、有关领导反映、陈情、投诉、求援。作为成功商人,也肯定不是请不起好律师。
以前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在法治程度薄弱的情况下能腾飞,是由于中国的行政机构起到了保护产权、促进发展的作用;企业家只要能做生意,靠关系不靠法律,遇事能找人想法子解决,也蛮好的。然而,一些老板的遭遇表明,地方政府的“人设”有时会坍塌得很厉害。即便是很有影响力、很有关系的企业家,也会一样遭受不讲法治的政府部门所带来的痛苦。
所以正本清源之道,还是重树法治的大旗,用制度的刚性来确保公平的底线。文件不能比法律大,批条不能比文件大。对任何打算正常经营、合法赚钱的企业家而言,靠关系、人情、喝酒带来的好处再大也不过是锦上之花,而法律条文保障的产权安定、合同自由、公平交易却是雪中之炭。
东北要振兴,关外要雄起,靠的不应该是老一套的拍胸脯、摆雄心、热火朝天的大忽悠,而应该是冷冰冰的规则带来的真实质感。“人设”坍塌的地方要重新确立形象,不能仅靠“领导重视”思路的人治化修复,而必须借助外部的保证,来确保企业家精神绵绵不绝。
针对企业遭受种种刁难的案例,当地政府理应下大功夫彻查违法违规者。但无论是关内在观望投资机会的企业家,还是关外在等待振兴大业的民众,关心的都不只是欺侮到知名企业家之个案里的几个坏人被法办,而是一个对大小所有企业家都普遍适用的法治机制,保障所有人的投资信心。
在事前,这包括政府办事的透明、政府承诺的可靠、政府行为的有约束、政府检查的有限度。在事后,这仰赖受理民事纠纷和行政诉讼的法院的中立,监督官员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部门的力度。半个月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从本风波将涉及的官员经办案件开始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