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翻译公司
-
1611T4Q0240-4R20
季羡林老先生是我国公认的国学大师,然而他却不同意别人对他的这个光荣称号。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文科教授,就连被称为作家也“会脸红”,充其量自己也就是个作家票友而已。但是,对于别人称他为“翻译家”,他却十分高兴,而且很愿意提出自己关于翻译的观点。
季老精通几种外语,翻译过印度名着《罗摩衍那》《沙恭达罗》,还翻译了俄、德、英等几个国家的很多优秀作品,对翻译事业经验十足且有很深的的感悟和体会。本着为国家翻译事业发光发热的敬业精神,他2004年答应出任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让人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季老在很长时间里谢绝一切聘任,有人问他为什么答应担任这个职务,她回答道:“有了这个职务,他们就会向我汇报翻译工作,我也好提意见了。”原来季老接受名誉会长的聘任居然只是为了方便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大声疾呼。
季老一直认为翻译工作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通过自己多年里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深入研究,季老得出了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来延续不断,传承至今的原因是因为翻译的作用。季老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
他把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诞生、成长、繁荣、衰竭和消逝。任何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不断变化的,就像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的起起落落,涨涨消消。中华文明这条长河同其他文明一样,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个中原因就是有新水的注入。注入新水数量最多的两次是来自印度和西方的文化河水的注入,这两次河水之所以成功注入中华文化大河的原因就是借助成功的翻译活动,翻译是中华文化长葆青春的万应灵药。
季老在世时很注重中国翻译事业的道德建设,这一点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面对媒体时常曝光中国翻译质量下降、翻译造假等现象,季老十分焦急,他积极提出翻译要注重道德和风气问题的建议。还会同杨宪益、叶水夫、冯亦代等12位着名翻译家,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对翻译者提出六条自律要求,要求翻译者在物质、精神之外,还要在“第三层次”重视心理素质和审美趣味的提升。
另外,季老还不断呼吁改善翻译工作的客观环境,呼吁改进高校翻译教学,加强翻译学科建设,大力培养翻译家,提高翻译稿费,开展翻译评论,建立保证翻译质量机制,完善翻译出版管理等。我们当代翻译界人士应该从季老对翻译事业的积极、尽心方面得到一些启示,向季老学习,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