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翻译公司
-
文学翻译的“忠实”与“删改”
Unitrans世联
文学翻译“忠实于原文还是连译带改” 这一观念目前在学术界、翻译界引起讨论和研究。呼唤更新翻译观念、转换翻译方法,这样的舆论似乎已逐渐形成翻译文化的主流认识。
以写“高粱地”出身的莫言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文学翻译倍受关注,翻译手段亦受到空前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把莫言获奖的功劳源于翻译,认为葛浩文、陈安娜等莫言作品的译者发挥了重要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围绕翻译与创作的关系展开“翻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学界和翻译界的研究讨论问题。
葛浩文的名字也随之迅速进入学界和翻译界的视野,他在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删节”“改译”甚至“整体编译”引起热议。以上翻译策略俨然成了葛浩文翻译的标签。人们把这种翻译方法称之为“葛浩文式的翻译”,而文学界和翻译界以及媒体界对此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著名评论家李建军认为:文化沟通上的障碍是诺奖评委们无法读懂原汁原味的“最根本问题”,只能阅读经过文学作品翻译者的“改头换面”。因此,诺奖文学评委从莫言的作品里看到的是符合自己想象的“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而不是真正的“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文学翻译者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起到了让文学作品“脱胎换骨”和“美化”译介作用。
而以上的属于翻译家葛浩文的翻译方法和行为,则被学界讨论认为“不忠实于原文”的现象,文学界呼吁翻译要忠实于原文,这种文学作品原有的语言文学和语言习惯。